当深入研究DNS解析流程时,感觉其繁琐度有些类似于臃肿的政府办事流程。
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:有人在浏览器中输入或粘贴了一个地址,并按下了回车键。接下来的1-5秒内,他们期待看到页面展示,如果超过5秒,他们可能会刷新页面或者直接关闭页面离开。在这短暂的瞬间,我们的应用程序需要进行一系列循环往复的操作。
当按下回车键后,本地解析器首先会将用户输入的地址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。这个过程涉及到查询本地缓存、操作系统的解析机制,甚至可能需要进行递归的DNS解析。解析器将尝试找到对应的IP地址,以便后续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。以kiera.site
作为例子,下面我们来分解这个步骤。
查询本地缓存
操作系统首先检查其本地 DNS 缓存,看看是否知道 kiera.site
的 IP 地址。如果是,它将从该地址请求该站点。如果没有,就会向一个递归解析器服务发起查询请求,这个递归解析器服务通常由ISP(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)
或者第三方网络供应商提供。我们管它叫本地DNS解析器
,它首先也会查看自身是否有缓存,有就直接返回,没有的话就进行下一步:和DNS服务器
打交道。
DNS解析
第一步,要先找根域名服务器拿到顶级域名服务器(TLD,Top-Level Domain)
。根域名服务器是DNS解析的起点,全球共有13个分布在世界各地,而本地解析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发起请求,获取目标域名的TLD
。
第二步,向这个TLD
发请求。TLD
是管理特定顶级域(例如.com、.net等)的服务器,它保存着二级域名的DNS记录,如"xxx.com"。这一步,本地解析器获取到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(authoritative nameserver)
。
第三步,本地解析器向权威域名服务器
发请求。权威域名服务器
是负责管理特定域名解析的服务器。它保存了目标域名的DNS记录,包括主机名(www)、IP地址等。现在,本地解析器终于拿到了目标域名的IP地址了!
TCP连接
一旦解析器获得了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,它会建立与服务器的TCP连接,并发送HTTP请求。这个请求包含了用户的具体需求,比如请求访问特定的页面或者获取特定的资源。然后,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,返回相应的数据。
在这弹指一瞬间,本地解析器承担着重要的任务,不断地查询、连接、发送请求,并等待服务器的响应。它的工作紧张而辛苦,就像要跑断腿一样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操作背后,却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网络生态系统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效运作,以确保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信息。
或许有一天,我们会拥有更快、更高效的应用程序解析和交互体验,会有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,让我们的应用程序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需求。